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 热搜 🔥
1
上海
2
习近平
3
新疆
4
鄂州父女瓜
5
乌鲁木齐
6
疫情
7
H工口小学生赛高
8
习明泽
9
芊川一笑图包
10
印尼排华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
热搜
🔥
1
百度
2
今日热点
3
微信公众平台
4
贴吧
5
opgg
6
dnf私服
7
百度贴吧
8
知乎
9
dnf公益服
10
百度傻逼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警察殴打打人学生,舆论撕裂的背后
你手放哪呢,出生啊
薅广电羊毛!100元话费实付94.6元,还有电费96.9充100元!招团长~
警察踢打校园欺凌者:当事人不愿返校,派出所拒收锦旗
疯传!广州地铁突发!警方介入
生成图片,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查看原文
其他
帝国时代 — 精绝绿洲消失之谜
温骏轩
地缘看世界
2022-12-19
让塔里木盆地绿洲带,渐渐向山前靠近的“罪魁祸首”不是别人,正是扩张至此的华夏文明。这个在亚洲东部,已经经营了二千多年农业的古老文明,为西域带去了新的农业技术,开发更大规模的人工绿洲。 在张骞到来之时,塔里木盆地诸绿洲土著们的生产方式,主要是择水而生。即选择一块水流平缓,面积较大的天然绿洲,挖掘简易的沟渠,引水以灌溉有限的耕地。在这种情况下,河流末端的三角洲也就成为了人类栖息地的优先选择。而大多数地缘板块的绿洲,也因此呈线性排列状(沿河分布)。 当汉帝国开拓至此之后,塔里木盆地对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开始出现了质的变化。在山前平原筑坝拦水,让河水横向漫流(与此同时,挖通更为复杂的引水灌溉系统),以形成更大面积的灌区,成为了帝国输出给西域土著先进技术。当然,帝国这样做的直接原因,并不是因为有着无私奉献的白求恩精神。而是因为经营西域的需要。 在中国传统的“耕战”模式中,如果一片土地不能够在粮食上自给自足的话,那么它将很难避免,被中央之国所抛弃的命运。在这种情况下,一块土地是否能够屯田以养兵,成为了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标准。以汉帝国的农业技术水平来看,西域这种择水而生的自然状态,显然浪费了大量的水土资源。而这,也正是帝国入主西域所需要的空间。 尽管汉帝国的到来,严重影响了西域绿洲原本的生存状态,但对于西域那些绿洲城国来说,并不算是坏事。因为这些从东方输入的农业人口,并不是在跟他们争抢原有的蛋糕,而是在把蛋糕做大。正因为如此,帝国在西域的屯垦工作并没有遇到阻力。相反,在看到新技术所带来的巨大收益之后,还有不少国家主动邀请汉军前去屯垦。 在河流下游地区拦河筑坝,并非是中央之国用以扩张西域绿洲形态的唯一手段。这些从大禹时代就已经开始熟练掌握治水技术的“汉人”,甚至可以直接从河流出山的谷口引水,直接将水引向待开发的土地。 如果让那些绿色环保组织穿越回两千年前,他们一定会痛斥“汉人”这种破坏原有生态平衡的做法。然而这种改变对挖掘塔里木盆地人口潜力上的贡献是巨大的。统计之后我们会发现,塔里木盆地诸国的人口在西汉时期总计也不过20万出头。而今天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口,已经超过了800万。 尽管从整体上来看,新技术的引进对于塔里木盆地的绿洲规模来说,是在把蛋糕做大,但每有一种改变之后总是会有所牺牲的。随着塔里木盆地山前绿洲的做大,能够输送给下游三角洲平原的水量很自然就会减少了。鉴于当时的人力、物力所限,中上游地区的引水工程,并不会马上让下游地区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以及山前绿洲用水量的持续增加(同时也存在,气候变化引起河流水量减少因素共同作用的可能性),象精绝这种生存于沙漠腹地的国家,就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绿洲了。 受此影响的并不只有尼雅河下游的精绝国,依附于塔里木河——孔雀河末端三角洲的楼兰绿洲,也同样面临巨大的风险。事实上,这两片绿洲被放弃的时间,大约都是在公元三世纪前后。也就是说,在唐帝国再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,曾经繁荣的精绝、楼兰两国已经不复存在了。当然,如果从政治角度考虑,这两个“国家”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成为过去式了(楼兰人已经迁至南线,变身为“鄯善”,精绝则成为鄯善的属地)。 从维护中央之国利益的角度来看,绿洲前移并横向扩张并不是件坏事。这不仅能够让西域驻军能够拥有更多的粮食储备,更能拉近绿洲之间的距离,让穿越塔里木盆地的丝绸之路变得更加便捷。只不过,并不是所有国家都会从战略层面上看到,这种改变的必要的。就人类尤其是农耕民族的本性来说,说服自己远离自己熟悉的环境,去迁移到另一片土地,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。就像今天很多边远地区的地方政府,有一项重要工作,就是劝说那些难舍故土的深山村落,整体迁移到水、土资源更加丰富的平原地带时,依然会遇到重重阻力一样(尽管那些山民也知道,外面的世界更精彩)。 精绝、楼兰两块绿洲被完全放弃,其实也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。在两处遗址所遗留下来的大量文字中,至今为生态保护者们所津津乐道的是这些文字中,有对于用水、保护植被的严格规定。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说,这也可以被看成是拒绝改变,所必须付出的代价。 楼兰绿洲之所以坚持到最后,其实倒是可以理解的,因为它的位置相当于塔里木盆地的东大门(楼兰人倒是识时务的南迁了)。丝绸之路的南北两线,如果想在塔里木盆地东部连通,这个中继点能否保有是有着决定性作用的。至于精绝人,他们之所以固执的坚持到最后(而不是迁移到今天民丰绿洲所在的位置),就有些让人难以理解了。除非这片绿洲,有着其它吸引他们的原因。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,吸引精绝人留在沙漠深处呢?在卫星能够从空中俯视大地之前,人们很难矗立在黄沙中,想出问题的答案。但如果我们在卫星地图上,仔细观察那些尚未完全被沙漠所掩盖的河道痕迹时,解开这个迷团的钥匙就将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了。 观察克里雅河、精绝河所显现出来的故道痕迹的话,就会发现这两条河流在沙漠腹地很有可能交汇过。也就是说,尼雅河应该曾经向西北方向注入过克里雅河。如果扜弥人曾经透过克里雅河,打通过一条连通塔里木盆地北部绿洲的通道的话,那么精绝人也同样能够透过连通克里雅河下游,获得额外的区位优势。 说到这里,我们需要修正之前内容的一个错误。从卫星遥感地图上,以及历史记录的两方面证据来看,克里雅河应该不存在借道于阗河下游注入塔里木河的可能性的。它最终注入塔里木河的位置,是在阿克苏、渭干河绿洲之间(所以扜弥国才会“东北与龟兹,西北与姑墨接”)。 克里雅河通道的存在,无疑会坚定扜弥、精绝两族,在沙漠腹地坚守的决心。即使克里雅河后来不在直通塔里木河,尼雅河水也不再交汇克里雅河,这条向北的通道也不会马上断绝(圆沙古城之南的喀拉墩、马坚里克都发现有汉代——南北朝时代还在通行的城堡)。已经习惯了从北向通道中获益的精绝、扜弥人,会想办法调整方向,开辟新的通道。在这种情况下,从尼雅河尾闾绿洲——克里雅河尾闾绿洲——于阗河下游的新通道,就会成为纵穿塔里木盆地的新选择。 在汉帝国打通丝绸之路之后,塔里木盆地诸绿洲因为区位所带来的收益,已经成倍增加了的背景下。即使精绝、扜弥人所维护的这条通道,只能做为一条支线或者备选方案存在,所能得到的收益也足以吸引一个人口数千的小国,留在沙漠腹地的(前提是要有水)。当然,在这三条河流当中穿越,必定是要经过完全没有水源补给的沙漠的。但即使你沿昆仑山麓,在丝绸之路南线通行,同样的也必须备足水源去应对绿洲之间的那些沙漠的。 不管精绝人有多少大的决心,坚守他们在沙漠腹地的故土,但在河流水量减少,绿洲整体向山前平原退缩的大背景下,精绝绿洲的消失已经不可逆转了。当然,精绝人并不会就此完全消失,他们只是在迁移后没能再以精绝之名,出现在地缘政治舞台上罢了。至于精绝人到底融入了后来哪一支民族,就不是我们所能知道的了。离开尼雅河之后,在将近三百公里的行程里,张骞并不会遇到新的“国家”。不过这并不表示,他这一段的行程就没有淡水补给了。事实上,在他碰到下一个被开发的天然绿洲之前,还有牙通古孜河、安迪尔河、莫勒且河、喀拉米兰河等,从昆仑山北坡流出的小型河流。即使这些小型河流,暂时没有被进行农业开发,但它们的存在对于丝绸之路南线的开通,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。 在汉帝国开通西域之后,上述河流(也包括其它丝路上的河流)都有可能兴建一些城堡,以帮助往来商旅进行补给。比如尼雅河东侧的安迪尔河下游三角洲地带,就发现有始建于汉代的安迪尔古城遗址。如果最初的商路不得不依靠,那些天然存在于下游三角洲地区的聚落区进行补给的话,那么为了迁就它们,在塔里木盆地南部,就很有可能出现一条连接诸河流下游三角洲的商路。如果这个思路是正确的,我们应该可以循着各条河流所指示的方向,在沙漠深处寻找到一系列的汉代古堡。 上述河流的下游地区,暂时没有进行农业开发,并不代表在汉帝国开拓至此之前,就没有人类的足迹踏足于此了。可以肯定的是,在塔里木盆地的居民开始定居生活之前,这些河流所滋养的天然植被会先被游牧部落所利用。只不过由于气候和环境原因,这些游牧部落会倾向于以河流的中上游地区为活动中心。今天的我们,仍然能够在莫勒且河、喀拉米兰河等河流所依附的山谷中,发现诸如岩画一类的人类活动痕迹。 对于已经下定决心,为帝国铺就一条西行之路的张骞来说,那些在昆仑山麓逐水草而居的小型游牧部落,并不是它考察的重点。真正能够吸引他注意的,并认定为是潜在盟友的,是那些被认为在生活习惯、生产方式上与华夏文明接近的绿洲国家。 从地理结构的角度来看,离开尼雅河继续沿塔里木盆地南沿东行的张骞,很快就要步出昆仑山脉辐射区了。不过这并不代表我们马上就能看到昆仑山脉的尽头了,因为从帕米尔高原东南角开始,一直为塔里木盆地围边的昆仑山脉,很快决定脱离西域板块,将自己的剩余部分延伸进青藏高原了。 昆仑山脉在青藏高原腹地延伸的部分,基本与它作为青藏高原西北边缘的部分长度相等。因此也有将这部分昆仑山称之为“东昆仑山”,之前与我们一路相伴的西半部,称之为“西昆仑山”的。不过,西昆仑山脉这个标签,我们已经给了帕米尔高原东沿的那段山体(也有人认为,西昆仑山脉也是昆仑山脉的一部分),所以在后面的内容中,上述两部分昆仑山脉,被称之为“昆仑山脉西段”和“昆仑山脉东段”会更为合适。 既然昆仑山脉准备向青藏高原腹地延伸,而塔里木盆地又还没有封口,那么在东、西两段昆仑山脉之东,应该还会有一条与之相接,更象昆仑山脉西段自然延伸的山体存在。这段山脉在之前的内容中也曾经出现过,它就是——阿尔金山。 从位置上看,阿尔金山是位于昆仑山脉与祁连山脉之间的一段山体。步入阿尔金山北麓,也意味着张骞将要再一次的踏上河西走廊的土地了。鉴于张骞曾经在河西走廊,那长达十年的不愉快经历,这位汉朝使者对于是否要再一次回到河西走廊,其实是充满疑虑的。此时的张骞,需要有熟悉的土著来告诉他是否有办法,绕过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,回到那片黄土覆盖的高原。 能够为张骞指明方向的人,很有可能会出现在下一片绿洲之上,毕竟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,绿洲本身肯定会成为往来旅行者的休憩之地。如果张骞是在靠近河西走廊的绿洲中,得到新路径的消息,我们并不应该感到奇怪。 不管张骞是否能够从下一个绿洲得到如何绕过匈奴的消息,他都需要停下来休息一下了。依靠我们之前的经验,寻找新绿洲的希望仍然是落在那些河流身上。事实上,从克里雅河出发之后,我们已经不太指望大型绿洲的出现了。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,昆仑山脉75%的冰川,集中于喀拉喀什河与克里雅河之间的山体中。然而事无绝对,很快一条年流量达到8亿立方米的中型河流,即将出现在我们面前了。而这条叫作车尔臣河的河流(及其支流),在西汉时期曾经滋养过超过一万五千的人口。 从流量上看,车尔臣河应该是玉龙喀什河以东,最大的一条河流了。一条河流的水量大小,很大程度取决于它的集水区面积,这一规律在车尔臣河身上也得到了验证。以地理结构来看,车尔臣河上游部分河谷,相当于就是阿尔金山脉与昆仑山脉的地理分割线。其最上游部分甚至穿越昆仑山主脉,向青藏高原深处延伸。 解答了车尔臣河之水从哪里来的问题之后,下一个问题就是车尔臣河之水到哪里去的问题了。从流经的路线来看,车尔臣河可以说是整个塔里木河南线河流中,最为特别的河流了。特立独行的流向,甚至使得车尔臣河下游出现了两个国家:且末和鄯善。至于这两个国家与张骞接下来的行程又有什么关系,我们明天再接着解读。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{{{title}}}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